与罕见病抗争近60年,这位“爷爷辈”患者的“人间世”

a (7).png

导语

SMA作为多发于婴幼儿时期的高致死性罕见病,患者平均年龄较小,50岁以上的患者十分鲜见。

今年58岁的周主恩,在病友中已经是一位“爷爷辈”的人物了。他临床确诊为SMA已三十余年。在这段漫长的时光中,他创办企业,建立家庭,抚育三个孩子长大,为家人,为社会都做出了毫不逊色于健全人士的贡献。

值此中秋佳节,让我们一同致敬这位人生路上绝不低头的长者。也祝愿每一个SMA家庭,都能幸福团圆。


曾经少年

现年58岁的周主恩,在过去很漫长的一段时间里,都拒绝使用轮椅。

那段时间里,对他人提出的“坐轮椅”这个建议,他总是很抗拒。尽管,他步行艰难,常常因肌力不支而摔倒,轮椅也一直不是他考虑的选项。对此他有很多理直气壮的理由,“不喜欢,不舒服,不方便”。但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部分他不太说出口,“坐上轮椅就变成残疾人了。”


a (4).jpg

2023年,周主恩在家中


很长时间里,周主恩不愿意承认,自己是个残疾人。哪怕让他“残疾”的疾病已经困扰他长达半个世纪。

周主恩出生在四川广安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梯田麦穗、犁地挑水的小乡村里,他和同龄人一起赤着脚长大。但他的走路姿势一直略显怪异,成“鸭步”状,也比常人更容易摔跤。生活中的不便、他人异样的眼神、言谈时的绰号,都给周主恩的童年带来不少困扰。

随着异常越来越明显,他想去“大地方”的医院看看。

他决定去重庆。初中尚未毕业的周主恩那时就展现出了独立、有主见的个性。父母在家务农,没法陪他去,他就自己去。他独自在重庆的医院住了近二十天,经历了多位医生的多重检查,最后得到“进行性肌萎缩症”的诊断。

在那个年代,SMA(脊髓性肌萎缩症)这样一种罕见病,致病机制不清,治疗手段不明,甚至连疾病名称都并不严谨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这是一个当时医生们都认为“治不了”的疾病。

敏感的周主恩看到“进行性”这几个字,心里咯噔了一下。他知道这意味着病情会逐渐加重。他去书店查医书,越查心里越沮丧,他甚至不敢去设想“残疾”或者“瘫痪”这样的可能性。

年仅十六岁的他,怕父母担心,只含糊地告诉他们“不乐观”,并没有详细解释病情。他把这个结论放在心里独自默默承受,在这样巨大的心理负担之下,周主恩放弃了上高中的机会,选择了在家务农。


拼搏年代

但不认命的心,不是那么容易被困住的。周主恩干农活比常人吃力许多,他也想要求变。契机出现在十九岁那年,他与一位外地的同学见面,同学问他要不要去重庆找工作。周主恩很快就决定,去重庆闯闯!

这一次来到重庆,他不再是求医的病人,而是个闯荡天下的少年,向往着改变生活,改变命运。周主恩先是为他人打工,做一些不是那么要求体力的工作,同时也在积累着经验。两三年后,他开了一间属于自己的小作坊,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。

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。改革开放的初期,对创业者来说,遍地都是机遇。可把握机遇,也需要过人的才能和奋发的精神。这两者周主恩都不缺。所以,他的生意越做越红火。

也正是在那个时期,周主恩与他的太太建立了家庭。在结婚之前,周主恩也担忧自己病是否会对未来产生影响,但爱情让他们战胜了这种顾虑。周主恩愿意为妻子倾其所有,妻子也相信他是个值得托付的人。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,两个人相互扶持,妻子也成为了周主恩事业和生活上的好帮手,里里外外帮助他处理许多事务,弥补他身体上的短板。

a (5).jpg

初为人父,周主恩与妻子女儿在一起


而随着孩子的出生,丈夫、父亲的身份,让周主恩有了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。他总想做得更好一些,给家人、孩子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。在照顾家庭的同时,周主恩在事业上奋力拼搏,认真、诚信的作风,让他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和客源,业务也扩大了规模。

他们把“作坊”建成了工厂。周主恩还记得,一开始,那个租来的厂房不是特别好,在某个风雨交加的夜里,他和妻子被惊醒,担心漏雨便连夜起床查看。妻子上了屋顶去检查可能漏雨的地方,周主恩在下面万分担忧地叮嘱她小心些。可他挂心着妻子,却没留神自己,雨天脚滑重重地摔了一跤。

钻心的疼、沉重的身躯、使不上的力,让周主恩无法自己从地上爬起来。妻子在屋顶,听不见他的呼喊。狂风暴雨的天地之间,他用尽全力,抵抗着身体上的痛楚和内心的焦灼。

这一场小小的事故,是周主恩多年艰辛坎坷的缩影。在人前,他从一无所有的乡村少年,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企业家;他从病弱的孩子,蜕变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丈夫、父亲。只是,他把自己因病遭受的苦痛都往肚里咽。他总让克制不住的泪水,汇入风雨之中,这样就无人能够觉察他的伤痛。


a (1).png

周主恩与妻子携手经营家庭与事业


天伦之乐

事业步入正轨,小有所成之后,周主恩也没有忘记对家人的陪伴和对子女的培养。

他是一位严厉的父亲,在生活和学业等各方面都对三个孩子有严格的要求。直到现在,两个女儿和小儿子,对父亲都仍然怀着一种敬畏。但这位严父也会表达自己对子女的爱意,在过去那个没有太多娱乐方式的年代,逢年过节他都会带着孩子们上公园,看动物、吃小吃,这是孩子们童年记忆中的快乐时光,也是周主恩的幸福回忆。

还有一件事,在周主恩心里放了很多年。他隐隐约约担心,自己的病会遗传,但过去那些年中,他对SMA也了解得不太真切。直到2013年,周主恩在湖南长沙进行了基因检测,从基因层面上确诊了SMA。三个儿女也随之检测了基因,他们都不是患者。周主恩的心才终于放下了。

如今,周主恩的儿女都已经成家立业。两个女儿在父亲精神的影响下开创着自己的事业,也会时常陪伴他的生活,小儿子参军退伍。每个孩子都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工作,家也都住得很近,一大家子常团聚在一起,其乐融融。父亲一生对抗疾病,智慧坚忍的精神也一直感召着他们。提到父亲,他们不约而同的评价是:聪明、能吃苦、有远见。他们往往不记得他身体上的“脆弱”之处,而是充满了发自内心的敬佩。


a (1).jpg

儿女们长大成人,周主恩一家人其乐融融


“记得早年,家里请人修厂房,为了能够监工,爸爸就一直站在太阳底下。腿脚不好,走不动路,硬站,他也要坚持在那儿指挥。”大女儿回忆着。

“家里建的房子,有些地方爸爸从来没有上去过,可他对哪里有插座,怎么布线的都知道得清清楚楚。”儿子也记得父亲的“独门绝技”。

“希望我的孩子像他的外公一样独立,坚韧,有自己的见解。”二女儿期待着自己的孩子能够传承父亲的精神。

周主恩则希望,孩子们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过好属于自己的人生:“讲大道理,要为国家要做出贡献,往小了讲,也要把自己的小日子经营好。”

正是这种朴实的心愿,激励着他,虽步履蹒跚,也脚踏实地,步步向前。


悠长岁月

从某一天开始,周主恩不再抗拒坐轮椅。

一方面,随着年龄的增长,病情的确也在发展,站立对他是一件愈加困难的事;另一方面,周主恩不再把“残疾”看作一种羞耻。

五十而知天命,他亦逐渐透彻:“残疾”只是一种客观现象的描述,不意味着任何标签,更不意味一个人就比别人差。

a (2).jpga (3).jpg

周主恩在家中坚持锻炼


身患疾病,行动不便,不是他的错,更不会使他人生的成色减弱半分。反而,在因病产生的压力之下,他倔强、坚韧、不服输的个性,愈加光芒耀眼。

50岁后,周主恩从奋斗的第一线退下来,寻求一种更加逍遥闲适的人生。他在二女儿的陪伴下,游遍北京、沈阳、云南等地。旅行之外,空余时间他会去专业机构进行康复训练,也购买了相关器材,在家坚持锻炼。他希望通过规范的治疗和康复,疾病能被控制住,和一家人长长久久,享受风浪之后安逸幸福的人生后半程。

这是命运对他应有的礼遇。

作为创业者,他在时代大潮之中迎浪而行;作为父亲,他以拳拳之心呵护子女顺遂成长;作为罕见病患者,他以披荆斩棘的气势,扼住了命运的咽喉。作为SMA群体的一员,周主恩用自己艰辛坎坷却坚韧不拔的前半生,书写了“绝不低头”的人生答卷。


a (2).png

周主恩全家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