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住ICU一年”、“血氧70%”这群罕见病少年正在打破医学死亡预言

1729355428932645.gif
e49da7c7924b93504006130272e04c6f-sz_2402822.jpg

如何面对死亡,是每一个生命必修的课题。在生命绽放的花季,人们很少去思考死亡相关的内容。但由于罹患罕见病脊髓性肌萎缩症(简称SMA),有一群人在年少时便曾与死神擦肩而过。死亡,对他们而言并不是一件陌生的事情。


作为一种高致亡性、高致残性的罕见病,SMA视发病时间及病情严重程度被分为三个分型,其中近50%的患者属于最严重的1型[1]。曾经,大部分SMA1型患儿会在两岁内夭折[1]。除此之外,生存下来的SMA患者不但肌肉萎缩,运动功能低下,同时还面临着骨骼、呼吸、吞咽等方面的问题。可能一次感冒、一次痰堵、一次水或食物引起的误吸都会让他们遭遇严重的生命威胁。就这样,在一次次与死亡对视的过程中,他们对生命的意义有了不一样的思考,也由此更加懂得,如何拥抱一个属于自己的鲜活人生。

8c7a8d6ce03c80b8b57935d42312562d-sz_30982.png



a9213810d65a18ddae4a8451db3a0268-sz_35811.png

住了一年ICU的女孩

今年19岁的婷婷喜欢画画。每次画画时,她躺在床上,让家人把支起的画板摆在她的脑袋旁边,然后在家人的帮助下,她把手背靠在自己的额头上,食指与中指捏住画笔,依靠手和头的相互辅助来控制画笔的走向。虽然视线相对于画板倾斜得厉害,但婷婷的画很“正”。她的笔下诞生了花园、星夜等等许多美丽的景色。


05d49165bf25cfdcdec6ae01881ec9ea-sz_234447.jpg

卧床侧头画画的婷婷


之所以要用如此“奇异”的姿势画画,是因为婷婷能保持坐姿的时间很短,她的手也几乎没有自主活动能力。婷婷是一名SMA患者。她在不到一岁时发现运动异常,随后确诊SMA。当时的SMA尚未有针对性的治疗手段,在婷婷的成长过程中病情不断发展。她艰难地上完了小学,初二那一年,一场感冒使她的运动功能急剧下滑,她不得不离开了校园。


6e51f1e26ec2ce0e90e238c2380a20db-sz_458600.jpg

婷婷的绘画作品


随着病情的加重,父母决定带婷婷到上海求医。然而,在前往上海的火车上,婷婷突然呼吸困难,喘不上气——她的脊柱严重侧弯,压迫心肺,同时呼吸肌也极度无力。也许是出门吹的冷风,也许是火车的颠簸,让她再也支撑不住了。


父母打了120,婷婷听到急救车兵荒马乱的声音,之后便陷入了昏迷。


当她再度醒来,发现自己已经在ICU里了。她的主要风险在于呼吸衰竭引发的全身机能衰竭。医生给她做了气切插管,但婷婷清楚地知道,自己没有脱离危险。肺部的痰液仍然让她有窒息的感觉。她希望护士帮自己吸一下痰,但却说不出话来,只能强撑着,忍受着濒死的痛苦。


如果说死亡是一道黑影,那些日子里,它无时无刻不笼罩着病床上的婷婷。由于SMA是一种罕见病,地区医院没有相关的护理经验,只能按照常规手段进行救治。婷婷入院几天后,状况好转,拔了插管。但随后进行的肺泡灌洗,让她的血氧再度急剧下降。管子又一次插了回去。


那是一段极其难熬的日子。婷婷每天都看着ICU里有生命逝去,而自己也不止一次地体验到死亡的威胁。那段时间,由于全国的统一规定,ICU不允许探视。但医生看婷婷的父母太担心了,曾安排他们进入ICU看望。婷婷听见妈妈对自己说“一定要挺住”。


这让婷婷有了更多坚持下去的勇气。她难以流畅地说话,便向护士要了纸和笔,通过文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。就这样,在地区医院的ICU住了一个多月后,婷婷转到了县城医院。由于仍然需要有创呼吸机的支持,她不得不继续滞留在县城医院的ICU里。她见不到爸爸妈妈,便给他们“写信”。她曾一笔一划颤巍巍地写道:“爸爸妈妈,我想回家。”



f1c72d105d6efffc2902a358fddfd2a8-sz_41133.png

血氧70%的男孩

和婷婷类似,今年27岁的墨翰也在不到一岁时便发现运动功能异常,后来确诊了SMA。同样相似的是,墨翰也患有严重的脊柱侧弯。这使这个长手长腿的大男孩,坐在轮椅上上半身蜷曲成小小的一团。在弯曲的脊柱的压迫下,墨翰早在2012年就出现了呼吸衰竭的症状。


db771ff12d18fd8b063fb7a294b68a93-sz_311497.jpg

少年时期的墨翰


一开始时,墨翰和家人对他的身体情况没有很清晰的认识。他只觉得自己吃饭越来越慢,越来越困难。他一顿饭吃吃停停,需要花费一个多小时的时间。他并不知道,吞咽困难的他,万一在进食时发生误吸,后果将不堪设想。同时,进食带来严重的心悸,让他的心率达每分钟130-140次,每次饭后都需要躺下休息一段时间才能缓解极度的疲劳。


心慌、心悸如影随形。而睡眠问题是另一个明显的症状。不知从哪天开始,墨翰几乎很难再睡一个整觉。通气障碍和呼吸暂停的现象,让他再也没有深度睡眠,不时就要憋醒。这种状况从一两个小时一次,越来越频繁,到后来二三十分钟,甚至十几分钟一次。墨翰醒来之后,需要家人帮助改变体位才能缓解痛苦。那段日子,全家人都疲惫不堪。


墨翰也曾前往医院求治。经过检查,发现墨翰在清醒时血氧值低于92%,睡着后更是掉到只有70%多。长时间的缺氧,让墨翰实际上一直徘徊在生死边缘。但SMA作为一种罕见病,墨翰的呼吸功能难以得到切实的改善。而如果长期住院使用呼吸机,除了需要负担昂贵的费用之外,墨翰也将再无生活质量可言。墨翰与家人面临进退两难的选择。


15岁的墨翰,想到了死亡。


这是他的花季,与他同龄的男孩们正上高中,可能在校园里,在球场上肆意奔跑,挥酒汗水。墨翰没有体验过这些。自小,他就被禁锢在轮椅和病床上,一举一动都需要他人的辅助。想到死亡,他最强烈的感受并不是恐惧,而是不甘,和一份不舍。


墨翰喜欢打游戏和看电影。沉浸在那些虚拟的世界里时,他会忘记自己是个身患重病的孩子,体验到世界的自由和丰富。他还有那么多想要看的影片没有看,那么多的游戏没有玩,他真的不甘心。而不舍则来自对父母和家人的爱,他们已经为自己付出了这么多,难道自己要留给他们那样一个痛苦的结局吗?


墨翰想要活下去。


令人庆幸的是,他看到了转机。当地医院神经科的胡主任建议他们说:“家里买一个呼吸机试试看。”


墨翰很感激这位主任。是她敏锐地意识到,解决呼吸问题是改善墨翰生活质量的关键。只是在当时,双水平呼吸机从购买到使用,对普通家庭来说都有着相当大的困难。它需要充分的经济支持和专业的使用指导,也缺乏针对SMA患者成熟的应用经验。但无论如何,墨翰和他的家人决定试一试。


3dd40e5b8dd704da4132b8cae4d7211e-sz_3936416.jpg

轮椅上摇摇欲坠的墨翰


墨翰还记得自己第一次戴上呼吸机的感觉。硕大的面罩遮住了他的口鼻,不习惯,不舒服,他呼吸的方式仿佛都发生了改变。但奇妙的是,哪怕有种种的不适应,他却安稳地睡着了。



0c38a891fccda81d2f4d68a8afc2f238-sz_42056.png

体重24公斤的男孩

相对于婷婷和墨翰,今年26岁的凡凡发病更早。六个月龄内发现运动功能异常的他,被诊断为SMA1型。在那个年代,人们对1型SMA患儿的普遍认知是“活不过两岁”。1岁多时,凡凡就因为一场感冒而住进了ICU。幸运的是,他挺了过来。虽然如今对那一场大病他本人已经没有记忆,父母却永远心有余悸。


72c997477213a81ac5ac597e4ce039db-sz_200430.jpg

为了固定头部,如同戴着“紧箍咒”的凡凡


为了更好地照顾凡凡,妈妈辞职在家,全职护理儿子。对于凡凡来说,外界的每一丝风吹草动都需要认真应对。由于免疫力低下,他经常性地发生肺炎。而同时,重度肌无力的他,从来没有过自主排痰的能力。每一团痰液都可能对凡凡造成致命的威胁。当时没有咳痰机,是妈妈自行摸索,找到了能够辅助他排痰的方式,用这种方式一次次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。


随着时间的推移,凡凡一天天地长大,在妈妈的帮助下读书、学习。他无法独坐,便设法躺着让电脑屏幕悬浮在眼前;他无力使用键盘,便学着鼠标打字。利用这种方式,他担任大型电商平台的云客服,并做到了客服最高等级;凡凡喜欢玩电脑游戏,但他只有两根手指能够按动鼠标按键。他配合声控设备和软键盘,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操作方式。“可以玩3A大作。”他把自己玩游戏的方式录制成视频发在了视频网站上,以启发更多和自己相似的病友。


b7a53b8eafdba28ff593de0c0412e322-sz_802491.png

躺着使用电脑工作的凡凡


凡凡在努力生活着,但SMA对他造成的影响一直在逐年加重。除了呼吸方面的问题外,他的咀嚼和吞咽功能也在下降。吃饭、喝水,稍有不慎就会呛到;炸鸡、花生米这些他喜欢的食物变得很难嚼烂和下咽。营养摄入不足的情况下,作为一个成年人,他的体重长期只有24公斤左右。这是一个接近生命极限的数字。为此,凡凡执行了“增重计划”。把果蔬和肉类打成糊状之后,小心翼翼地每天坚持吃,一段时间后凡凡的体重升到了35公斤。


对于SMA患者来说,辅助喂食很常见。鼻胃管,甚至胃造痿都是可以选择的方式。但,“不想在肚子上开个洞。”凡凡不想考虑胃造痿。一切的辅助进食也都会影响生活质量。他想“撑着”。然而他的吞咽能力持续下降。有一次早饭时吃蘑菇堵住了食道,一直到下午都没能吞咽下去。他去了医院,但由于肌无力导致的张口受限,普通的医疗器械无法探入口中,最后不得不用经鼻胃镜才把食物“捅”了下去。


生病,住院,治疗,回家,他的生活就这样不断循环。



5b434eb7c93ef42147174a7757038ad0-sz_37211.png

他们的生命之路

凡凡也许习惯了生病,但2021年,还是发生了一件令他恐惧的事情。那就是他发现自己的手指也没法按动鼠标了。这意味着他与世界最重要的互动方式,也许也要失去了。


但值得庆幸的是,SMA的疾病修正治疗药物,于2016年研发上市,2019年进入国内市场,2022年初正式纳入国家医保。SMA患者真正迎来了药物可及的一天。次年,第二种治疗药物同样被纳入医保,SMA患者们得以“有药可选”。凡凡去医院用上了药,不久以后,他发现自己的手指能力恢复了。他松了口气。


婷婷生活的转机同样发生在2022年。在住了一年多的ICU之后,经医生建议,家里购买了一台呼吸机,婷婷终于回到家中,度过了一个全家团圆的春节。开春,她再次前往医院试图进行治疗药物的鞘内注射,但由于严重的脊椎畸形,没能用药成功。婷婷随后更换了一家医院,在CT的引导下鞘注才终于成功了。更令人欣喜的是,在注射第六针治疗药物之后,婷婷终于“脱机”了!时隔两年,她脱离了呼吸机,恢复了自主呼吸。


fc09b90bfd3ff157bbfee7999f5267bd-sz_458544.jpg

2024年,婷婷可以出门去溜达了


而作为使用呼吸机的“前辈”,多年来墨翰在呼吸机的帮助下获益良多。在适应戴着呼吸机睡觉之后,墨翰的身体总体情况便好了许多。这两年,他甚至白天不再用呼吸机,只在晚上睡觉时使用,也可以保证一整天的精神和活力。墨翰也用上了SMA治疗药物,尽管他并没有感觉到非常明显的进步,但他仍然觉得这非常重要。“过去每天都在担心自己的身体下滑,现在我可以去规划一些更加长远的事了。”


152ad75f355e84e82b39c8f75b65aad2-sz_6221680.jpg

与家人一起旅行的墨翰


墨翰、婷婷、凡凡的生活质量提升与SMA领域的发展是分不开的。这包括针对病因治疗药物的出现,药物可及性的提升,也包括康复护理和疾病认知的大幅进步。总体而言,多学科诊疗管理理念的推广,呼吸机、咳痰机等重要护理支持设备使用的普及,针对性康复训练的加持,使类似婷婷、墨翰、凡凡这样的患者能够更好地应对身体出现的相关状况,进而更好地生活下去。


但,对于绝大多数患者来说,SMA可以得到治疗,并不意味着它可以治愈。在有了疾病修正治疗药物后,SMA的致亡率大幅下降,但不管是婴幼儿还是成人患者,仍有因SMA导致呼吸道并发症而不幸离世的案例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婷婷、墨翰、凡凡无疑是幸运的。尽管,他们依然是重度残障者,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还都困难重重。


婷婷的气切创口至今保留着,没有让它愈合。因为医生说她的气管太狭小了,还长了一个肉芽,万一出现问题可能还要再次气切;墨翰的生活还是离不开呼吸机。这两年,他想多出门看看。出门旅游时,墨翰需要带上呼吸机,带上各种各样的药物来应对身体可能出现的问题;凡凡由于无法独坐,不得不坐轮椅时,得让自己“五花大绑”才能固定住体位。他仍然需要小心进食,每天基础的生命活动都要耗费常人数倍的时间。


不过无论如何,一切都在越来越好。婷婷还是打算,找机会把气切的创口封上,她相信自己可以维持自主呼吸。凡凡也在某天惊喜地发现,自己又能吃花生米了。不断改善的SMA患者生存环境,让他们更有希望,更有底气地面对未来。


2024年8月份,凡凡和墨翰在北京的第五届中国SMA大会上碰面了。他们相识已久,是非常要好的朋友。他们常常分享游戏的快乐,也会在沮丧时互相为对方打气。会议期间,墨翰发烧了,缺席了一些活动,凡凡吃饭时噎到了,又一次感受到了“致命危机”。但这并不会过多影响到他们外出游玩的开心和喜悦。他们习惯了这些“意外”,早已学会,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那些更加愉快的事情上。


31631fbf1e2d25c6e9103bd94b9570bc-sz_3064929.jpg

墨翰(左一)与凡凡(右一)一起参加第五届中国SMA大会


“相对于同龄人,你离死亡的距离要更近一些,你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?”


采访的最后,被问及这个问题,凡凡略带狡黠地说:“其实每个人离死亡的距离都挺近的。只不过大多数人意识不到。我们只是更清楚地知道生命的脆弱,仅此而已。”


“未来,你还想做些什么,让自己不虚此生?”


对此,墨翰则思索了一会儿,坦然回答:“我想,我现在就已经不虚此生了。”


参考文献

1.脊髓性肌萎缩症呼吸管理专家共识(2022版)



采访:林子

撰文:林子

视觉:小旭(志愿者) 、若冰、波波

校审:波波、林子


1738681334911943.png

本篇故事撰稿人

林子

作家、SMA病友

大家好,我是林子,与“那些花儿”栏目故事的所有主人公一样,我也是一名SMA患者。通过美儿,能看到如此之多与自己生命历程相似,生命色彩却各不相同的朋友们的故事,是我的幸运。能将他们的故事以文本的形式更好的传递给大家,也是我的幸福。希望能有更多更丰满的花儿故事,温暖你我的心灵。



版权声明:


本文所有图片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;如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。


1738680809361193.p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