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国际SMA关爱日主题&素材包发布

10002.png


2025年国际SMA关爱日主题发布

10003.png


2025年8月7日,是第八个国际SMA关爱日,今年的主题是:携爱前行,同绘新生


近年来,SMA诊疗方案逐渐完善,对SMA群体的社会支持也在不断提升,在此基础上,患者群体更是积极提升生存状态,追求更高人生价值。从自我精进到主动融入,他们展现了强大的生命韧性,为未来拓宽着无限可能。而SMA患者人生质量的提高,源于自身的坚持,也离不开来自社会各界的托举。2025年国际SMA关爱日将至,我们将继续汇聚各方爱与力量,与SMA群体同行,从医疗、康复、心理、社会融入等多维度出发,助力SMA群体实现生命画卷的延展!


2025年国际SMA关爱月活动安排

10003.png


2018年,美儿SMA关爱中心与北京病痛挑战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倡议,将每年的8月7日定为“国际SMA关爱日”。同时,国际上普遍接受8月为SMA宣传月。我们也将在8月份进行相关活动的安排。


8月2日,多学科管理论坛

2025年8月2日,美儿SMA关爱中心联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在深圳举行多学科管理论坛。


论坛内容旨在呼吁临床医生关注或重视SMA 骨健康问题,开拓部分医院开始 SMA 骨健康的多学科规范管理试点,为未来推动 SMA 骨健康综合管理指南或专家共识积累经验;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到 SMA 患者治疗前后可以发生的实质性变化。鼓励大家对疾病进行更积极的综合管理。本次论坛开放线上直播,让我们线上线下一起共同学习!


8月6日、7日,SMA社群人物故事

2025年8月6日、7日,我们将发布SMA相关人物故事


“那些花儿”栏目至今已发布50余篇SMA患者的人生故事,这一次,会由哪一位病友给大家带来怎样的激励和感动?


作为一种罕见病,SMA患者数量稀少,但SMA群体,却与社会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但随着疾病科普的进步,也有许许多多的人,向SMA群体投入了满腔的关注、关心、关爱。在2025年SMA关爱日前夕,让我们听他们讲述自己与SMA社群的故事。


两篇故事,不同的视角,同一份坚持,请关注美儿SMA关爱中心公众号。


8月23日,“沐光绽放·共启新学”SMA开学庆典晚会

2025年8月23日,我们将在线上举办“沐光绽放·共启新学”SMA开学庆典晚会


作为一种多发于婴幼儿时期的罕见病,长期以来,SMA患者在求学路上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和障碍。而随着SMA诊疗的进步,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,越来越多的SMA孩子将与普通孩子一道完成自己的学业。SMA病友在小学、中学、大学的不同阶段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?如何从身心健康两方面出发去度过求学的成长期?晚会不但会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分享自己的见解,同时,也有已在求知的路上孜孜不倦,勇往直前的SMA病友们通过自己的经历,带给大家激励与启发。最后,晚会还将举行本年度“柒望助学金”颁奖仪式。


晚会也将通过线上平台进行网络直播,让我们一同期待新学年的到来!



与我们一起共同为爱发声

10003.png


爱,是SMA领域的主旋律。而新生,则是SMA群体对自身、对未来最美好的向往。我们期待与您携手,以坚定行动助力SMA群体,共同描绘属于他们的美好人生画卷。


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文末“阅读原文”,下载2025年国际SMA关爱日设计资料包。与我们一起,共同关注、关爱SMA群体。


10004.png

百度网盘下载

10005.png

其他平台下载



关于国际SMA关爱日(World SMA Awareness Day)

2018年,美儿SMA关爱中心与北京病痛挑战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倡议,将每年的8月7日定为“国际SMA关爱日”。SMA患者绝大部分(95%)是因SMN1基因第7号外显子纯合缺失所致,另外5%患者的致病因也与这一基因第7号外显子有关。鉴于“7”这个数字对于SMA的特殊意义,在国际上普遍接受8月为SMA宣传月的基础上,将每年的8月7日设定为“国际SMA关爱日”。


c562ea98-2ce4-4b6c-98d9-eb70abccc2c1.png

“国际SMA关爱日”LOGO设计


LOGO释意:两条出现断裂的DNA螺旋结构组成数字“7”主图案,代表SMA主要是由致病基因上第7号外显子缺失所致。红蓝两主色分别代表了对SMA群体的持续关爱和对疾病的不懈探索研究。



关于脊髓性肌萎缩症(SMA)

脊髓性肌萎缩症(Spinal Muscular Atrophy,简称:SMA)是一种具高致亡性、致残性的罕见病,多发于婴幼儿和儿童,我国目前预估有SMA患者2-3万人。SMA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以抬头、翻身、爬、坐立困难为代表的运动发育迟缓或功能丧失,全身进行性肌无力、肌萎缩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,SMA曾被称为两岁以下婴幼儿的头号遗传病杀手,被列入国家卫健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中国《第一批罕见病目录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