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伦:撑起成长的脊梁 | “沐光绽放·共启新学”SMA开学庆典线上晚会回顾

在“沐光绽放·共启新学”SMA开学庆典晚会上,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管治疗师秦伦老师,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《撑起成长的脊梁——SMA青少年脊柱管理、关节保护与学业压力下的运动活动》的专业分享。


他的讲座,像是一副为孩子们披上的铠甲,不仅回应了青春期SMA青少年和家长们最关切的问题,也为他们的成长之路点亮了科学与希望的灯火。


10002.png



01

为什么要格外关注脊柱健康?


青春期是孩子们快速长高、身体变化剧烈的阶段。对于SMA青少年来说,由于核心肌群无力、脊柱稳定性不足,如果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,就很容易出现脊柱侧弯,并在短期内迅速加重。秦伦老师强调,“早关注、早干预,效果最佳”,家长们要时刻把握住黄金的干预窗口。


10003.png


10004.png


坐姿是预防的基石:

  • 椅子、靠背、坐垫要合适,为骨盆和躯干提供均衡支撑;

  • 从正面看,双肩应保持等高,避免身体倾斜;

  • 从侧面看,要尽量保持耳垂、肩膀、髋部在同一条直线上;

  • 如果已经出现轻度弯曲,也无需恐慌,依然要尽量维持中立位,哪怕只是“尽可能靠近正确姿势”,也能延缓进展。


写字、看屏幕时容易发生身体扭转,家长要及时纠正,必要时可求助于康复治疗师或辅具师,帮助孩子选择更合适的轮椅和坐姿支撑系统。



02

灵动关节:规律牵伸与功能位保护


除了脊柱,SMA青少年的关节同样需要额外守护。学业繁重、活动减少,很容易让膝、髋、踝、肘、腕等关节出现僵硬与挛缩。


秦伦老师提出的几条核心原则:

  • 规律牵伸是核心。家长可以把康复训练与日常生活结合,比如利用站立架或站立床吃饭、写作业,这既完成了学习任务,又是良好的下肢牵伸。

  • 支具与夹板。夜间可以佩戴,帮助关节保持功能位,避免长时间不动造成的挛缩。

  • 碎片化活动。在学习间隙、疲劳时,家长可以帮孩子按摩手脚,孩子也可以主动伸展。

  • 保暖与舒适。SMA孩子常常怕冷,关节特别容易受凉,因此衣着要宽松舒适,避免过紧,冬季更要注意保暖。


10005.png


10006.png


具体到技巧上,比如:

  • 膝关节可通过腿托辅助,每次伸直10分钟;

  • 腕关节要保持伸展位;

  • 髋关节可利用课间的短暂时间进行简单牵伸。


这些看似小动作,却能长久守护孩子们的灵动与独立。



03

在学业与康复之间寻找平衡


进入中学阶段,课业负担骤然加重,留给康复训练的整块时间被压缩。秦伦老师建议家长和孩子要转变观念——康复训练并不一定是“大块时间”,它也可以被分解为“碎片化运动”。


10007.png


  1. 化整为零:早晨起床10分钟活动,中午5分钟放松,晚上10分钟呼吸或牵伸。

  2. 见缝插针:课间黄金五分钟,不只是去洗手间,还可以做手指、踝关节或躯干的小活动。

  3. 因人而异:

  • 能走的孩子可以在课间练习站立、行走,甚至尝试简单瑜伽、太极;

  • 依赖轮椅的孩子可以选择上肢训练、轮椅操;

  • 水中运动更是非常理想的方式,既安全又能全身参与。


“哪怕只是臀部压力的微小变化,或者几次深呼吸,也是一种训练。”



04

呼吸训练:随时随地的核心激活


秦伦老师分享了一个简单却常被忽视的环节——呼吸训练:


  • 朗读课文、唱歌时,要尽量用洪亮的声音,这既是学习表达,也是训练呼吸与核心力量;

  • 专业训练可采用“鼻吸三秒、口呼六秒”的方法,既能激活横膈肌,又能扩大胸廓活动;

  • 对于容易误吸或痰液堆积的孩子,大口呼气也有助于排痰,提升呼吸道安全。


“呼吸,是随时随地都能做的运动。”这让孩子们在课堂上、在家里都能轻松找到“动起来”的机会。


10008.png


科学方法与爱的陪伴,共迎新学期


在分享的最后,秦伦老师把目光投向了孩子与家长。他说,管理身体是一门特殊的功课,但这并不是限制,而是为未来自由探索积累的资本。每一次坐姿的调整,每一次呼吸的练习,都是在为梦想加码。


“你们的支持与耐心,就是孩子最坚强的后盾。科学的方法,持续的爱与关怀,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最佳保障。即便前行的道路不同,但对健康与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样珍贵。让我们用智慧和坚持,一起撑起挺拔的脊梁,留住灵动的关节,守护那份在知识海洋和生活中前行的动力。”


新学期,新希望。愿每一位SMA的孩子都能在知识的海洋里纵情驰骋,也能在科学与关爱的守护下逐梦前行。


10009.p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