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届中国SMA大会 丨 会议报道(二)
SMA,英文全称SpinalMuscular Atrophy,中文叫脊髓性肌萎缩症。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。对于两岁以下的婴幼儿,SMA是头号的遗传病杀手,每6000-10000名新生儿中就有一名会患上SMA,常规人群每40-50人中就有一个是SMA致病基因的携带者。虽然无药可医,但它的致病基因明确,被美国国立卫生院(NIH)预测为未来最有希望突破的神经肌肉类疾病。
2016年8月6日,由北京美儿脊髓性肌萎缩症关爱中心联合罕见病发展中心(CORD)、杭州市公羊会公益基金会、上海五色石医学研究有限公司、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主办的第一届中国SMA大会在北京成功举办。
美儿关爱中心执行总监邢焕萍介绍中国sma患者调查报告
在大会上,主办方发布了《中国SMA患者分析报告》。据介绍,本次调查报告,采用欧盟样本采集问题的方法进行问卷采集,这样做也是便于同国外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,继而促进国内SMA群体工作的开展。调查报告共采集数据312,其中有效数据233个。
根据报告初步的数据可以看出,SMA患者基本都在2岁前发病。而在关系到SMA患儿的一些基本日常护理,如治疗的矫正手术、肺功能测试及定期医院随访等方面时,执行度、参与度严重不够。这其中仅有1人表示做过脊柱侧弯矫正手术,肺功能测试的患者比例不足7.5%,定期医院随访的患者比例约为11.2%。
此外,在护理、喂养SMA患儿方面,国外普遍采用的鼻管或胃管喂养方式在国内采用的比例相当低,而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比例就更低,这集中反映国内家庭在SMA患儿喂养、呼吸机支持方面的认知和接受度还不高,抑或是受经济条件所限而无法采取这些先进的护理措施。
通过这份报告的发布,我们可以看出国内SMA患儿的日常治疗、康复条件与国外相比差距非常明显,而之后针对SMA患者科研、治疗、教育等工作还有着很长的路要走。